一、项目背景
当前,案多人少几乎是全国法院的普遍现象,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的传统办案模式无法满足解决案件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市法院将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建设OCR文字识别、电子卷宗智能服务系统,建设语音智能转写系统等方式来打造“智慧审判”,优化审判工作流程,提高审判执行效率。
据介绍,通过OCR自动识别和信息项智能回填等技术,可实现与办公办案系统的融合,有效减少立案、审理、执行环节电子信息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实行实名签收制度,当事人提交的任何一份材料均可查阅、可追溯,实现诉讼材料动态监管、全程留痕,使诉讼材料安全、高效、即时流转。
二、总体目标
本次建设的智能审判系统需要与原有审判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交互,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全部节点实现双活或多活,且存储性能满足大容量、大带宽图片存储;在实现多活的同时实现所有业务系统异地机房容灾防护。
三、设计方案
设计拓扑:

设计说明:
本次规划为全冗余双活架构融合应用级灾备为一体的方案:
1、前置应用采用2组双活云容错服务器实现APP的分布式集群,并通过前置负载均衡实现业务的均衡负载,即保障安全性又保障业务的流畅性;
2、核心数据库层面,配置3台高性能服务器组建服务器MongoDB分布式集群,实现压力负载均衡;
3、在存储层,采用2台高性能存储组建存储双活系统,为满足性能要求,配置二级SSD缓存加速功能;
4、同时为了保障业务系统的持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在原有超融合灾备的基础上,扩展2个超融合节点,扩展1套APP应用级灾备模块和3节点的MongoDB数据库灾备模块,实现应用和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实现现有法院灾备系统统一管理。
四、用户收益
通过架设云备姆双活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存储双活系统实现了生产系统99.9999%的安全性,保障业务的7*24*265在线工作,同时通过云备姆CDP灾备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全系统灾备,实现了本地双活异地灾备的高安全系统架构。精简的架构减少了故障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用户运维技术能力要求。